在元末风起云涌的乱世之中,涌现出许多豪杰人物,其中有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枭雄。他不仅是第一个举起反元大旗的起义领袖,更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,成功击溃了元朝号称百万的大军。在取得辉煌战果后,他占据了当时全国最富庶的江浙地区,建立起自己的政权。然而令人唏嘘的是,这位枭雄最终未能成就统一大业,反而败在了后来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手中。虽然以失败告终,但他在民间却享有极高的声望,在他去世多年后,当地百姓仍然深深怀念着他的仁政。那么,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元末英雄究竟是谁呢? 一、从私盐贩子到起义领袖 这位英雄名叫张士诚,小名九四,出生于泰州白驹场一个贫苦家庭。他家中还有三个弟弟,全家都靠着撑船运盐的微薄收入艰难度日。然而,仅靠正当的盐运工作根本无法维持生计,于是张士诚和兄弟们不得不铤而走险,干起了当时风险极高但利润丰厚的兼职——贩卖私盐。要知道,自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政策以来,贩卖私盐就是严重的违法行为,但巨大的利润仍然吸引着无数亡命之徒。 张士诚性格豪爽大方,从不吝啬钱财。每当赚到钱后,他都会慷慨解囊,轻财好施的美名很快就在当地传开,赢得了众多贫苦百姓的拥戴。但私盐贩子的身份注定要遭受官府和富户的欺压。在为当地富户运送官盐时,张士诚经常遭到克扣工钱,有时甚至分文不得。更令人愤慨的是,当地官兵也时常对他们进行敲诈勒索,其中有个叫丘义的弓手,对张士诚的欺辱最为过分。终于在1353年,忍无可忍的张士诚率领十八名壮士杀死了丘义,并血洗了那些为富不仁的大户,一把火烧毁了他们的宅院,从此走上了反抗元朝暴政的道路。 二、建立大周政权 张士诚起义后,立即得到了广大盐工和贫苦百姓的热烈响应。众人一致推举他为起义军首领,在他的带领下,义军势如破竹,很快就攻占了泰州城。随后,张士诚又设计杀死了元朝行省参政赵琏,并乘胜攻占兴化,在德胜湖建立水寨,此时麾下义军已发展至万余人。通过精心策划,张士诚又用计谋除掉了高邮守将李齐,成功夺取了高邮这座战略要地。 接连的胜利让张士诚信心倍增,1353年,他在高邮正式称王,建立大周政权,定年号为天佑。然而树大招风,元朝丞相脱脱亲率号称百万的大军将高邮城围得水泄不通。就在张士诚即将城破兵败之际,元朝内部突然发生政变,元顺帝听信谗言,解除了脱脱的兵权,削去其官职爵位,改派其他将领接替。张士诚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,不仅成功突围,还反攻占领了平江,继而攻陷湖州、松江及常州等要地。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,张士诚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,又先后占领了嘉兴、杭州等富庶之地。1363年九月,张士诚正式称吴王。有趣的是,第二年他的劲敌朱元璋也自立为吴王,两位吴王之间的决战已不可避免。 三、保守策略导致败亡 1367年10月,经过激烈较量,张士诚最终不敌朱元璋,兵败被俘。面对劝降,他宁死不屈,最终选择自缢殉国。那么,占据天时地利、起兵更早的张士诚为何会败给朱元璋呢?究其原因,在于张士诚虽然最早起义并占据最富庶的地区,但他缺乏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,只满足于割据一方的现状。朱元璋的重要谋士刘伯温对此看得十分透彻,他曾对朱元璋分析说:士诚只是个固守地盘的'自守之虏',不足为虑。 在朱元璋与另一个强大对手陈友谅展开生死决战时,张士诚竟然按兵不动的观望态度,这种保守策略与东汉末年坐守荆州的刘表如出一辙。当朱元璋消灭陈友谅后,立即调转兵锋直指张士诚。而此时张士诚的将领们早已沉溺于享乐,完全丧失了起义初期的锐气和斗志,自然不是朱元璋大军的对手。不过值得一提的是,张士诚在统治期间实行轻徭薄赋的仁政,深得江浙百姓爱戴。正史书《明史》对他有这样的评价:外表沉稳少言,看似胸有城府,实则缺乏远见卓识。 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告诉我们,在群雄逐鹿的乱世中,仅有军事才能和地盘优势是不够的,更需要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战略眼光。张士诚的故事,也成为元末明初那段波澜壮阔历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。
展开剩余22%3.《国榷》元明之际相关记载 4.《续资治通鉴》元末部分
发布于:天津市万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